兼容与革新 谈CPU处理器接口更迭的前因后果
- +1 你赞过了
【天极网DIY硬件频道】谈及CPU的发展史,处理器接口的更换的地位也不可忽略,是保持最大的兼容性还是另辟蹊径使用新接口,这个问题摆在了厂商面前。哪些因素会直接影响到厂商更换CPU接口?它的更迭说明了什么?
Intel:两年一更新已经成为定势
Ivy Bridge架构与Sandy Bridge共用LGA 1155接口,其保持兼容的最大原因是Ivy Bridge架构仅仅是更新了支撑与3D晶体管技术,在核心架构方面并没有改变。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两者可以保持比较好的兼容性,Z68主板通过更新BIOS即可保持对新处理器的识别。
Ivy Bridge与Sandy Bridge核心架构差距不大
由于核心架构从Sandy Bridge更新而来,Ivy Bridge在接口定义方面可以与上一代接口完全相同,这给了两代架构兼容同一接口前提优势。而且LGA 1155在CPU面积上与LGA 115X系列完全相同,使用户无需更新散热器扣具即可使用。从LGA 1156到现在的LGA 1155,再到明年Haswell所采用的LGA 1150接口,他们的扣具是完全通用的,意味着老散热器仍然会拥有较长的使用寿命。
在性能方面,Ivy Bridge的性能提升更多表现在高制程所增加的晶体管数量,也致使新架构性能提升十分有限,更换接口就意味着将要购买全新的主板,所带来的成本将不会被用户所接受。Z77主板相对于Z68,它的提升仅仅在于原生USB 3.0与原生PCI-E 3.0接口这两个方面,但是它带来的性能增强幅度十分有限。在Ivy Bridge时代更换CPU接口的直接后果将是,老架构处理器拖延退市,严重影响到新架构的普及。很多用户将会更倾向于购买Sandy Bridge,而不是新架构Ivy Bridge。
今年六月所发布的Haswell架构将采用了LGA 1150接口,而确切的消息说下一代Broadwell处理器也确认沿用该接口。也就意味着Intel转变为架构决定接口的研发策略,以减少主板芯片组的研发成本以及更换成本。而且,两年一换主板也将成为Intel的CPU更新战略,在稳定中求发展。
AMD:接口更新时间长并非是好事
对于AMD处理器来说,AM3接口被沿用了4年,即使新品Pilediver/Bulldozer架构也仅仅是进行了小规模的更新,保证了最佳的兼容性。但是,这样带来的后果很好么?
虽然AM3系列拥有了最大的兼容性,但是它所带来的危害同样不小。首先,AMD虽然拥有了支持PCI-E 3.0接口的Radeon HD 7000系列显卡,但是并没有配套主板支持该接口,仅仅有小部分高端主板提供了PCI-E 3.0控制芯片。这样的后果就是即使使用最新的CPU、显卡,但是主板性能大大落后,阻碍到用户使用体验的提升。所以,保持太大的兼容性也将会是CPU发展的一大阻碍。
而APU在今年也从FM1升级到FM2,它所带来的性能提升明显更高。A85X主板最大的优势在于提供了更好的硬件支持,在使用SSD时的速度提升甚至要比定位高端的FX平台还要快。新的Trinity架构主板在发布之后,也由于比FM1时代更强的性能表现,让用户打消了一代就更新CPU接口的疑虑以及不爽,成为了FM2能够逐渐普及的最重要因素。
在下一代Richland架构APU中,由于同样采用了Piledriver核心架构,两者的接口定义完全相同,这样就将FM2接口沿用至第二年。A85X芯片组已经提供了足够的接口,包括SATA3 6G等,而且在明年既没有DDR4内存又没有新的接口问世的前提下,更换新的接口对APU来说并没有很大的意义。现在APU最重要的解决问题是如何让主流用户接受,保持较高的兼容性反而是一个利好因素。
总结:CPU接口更新频率已降至两年
随着PC边缘化发展,CPU厂商将会更加顾及到新产品能否被用户接受,即使是Intel也将接口更新步伐减至2年一更新。在保证了用户对产品的认可的前提下,保持接口的兼容性并非是一招错棋。
而最主要的是,新硬件的研发进度也明显减慢,我们看不到DDR4内存的影子,看不到SATA4接口的轮廓,这也使玩家对于更新硬件的动力减小。在过去的2012年,除了PCI-E 3.0接口,我们能够看到多少新标准的问世?
以CPU性能发展角度来看,新架构相比老架构的性能提升实在有限,这也使用户更新PC的时间段由2年延长至3年乃至更久。CPU接口寿命延长至两年的话,对于用户进行系统升级以及更换CPU来说是一个最好的消息。
最新资讯
热门视频
新品评测
+1 你赞过了